您的当前位置:湖南南山国家公园>试点动态>综合资讯

美丽中国南山行|三湘复见朱鹮飞

2025-04-15 16:22:46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作者:nsgjgy

编者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全面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南山国家公园候选区,是2016年7月国家批复的全国首批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之一,也是我国《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确定的49个国家公园候选区之一。

春回大地,南山国家公园候选区也绽放生机,国际在线湖南频道联合湖南南山国家公园管理局、邵阳市委宣传部,探访南山国家公园候选区湖南邵阳部分区域,推出《美丽中国南山行》系列报道,以展示其自试点以来近十年间创造的亮点经验及取得的丰硕成果。

 

崀山与油菜花交织成的美景 摄影 李芳森

邵阳市新宁县,世界自然遗产地崀山屹立于此。
崀山之下,油菜花开,点缀起这片走过亿万年历史的丹霞风景,一红一黄里,丰富了大地上的自然美学;
崀山之上,朱鹮破空,湖南消失百余年的生态场景得以重现,一动一静间,弥补着中亚热带森林系统的完整性。
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朱鹮被列为濒危保护等级,是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人们称之为“东方宝石”。

崀山,山之良也;朱鹮,鸟之珍也。二者的结合,是自然美学和生命哲学的深刻呈现。

飞翔中的朱鹮 供图 崀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

翻阅湖南明清地方志,朱鹮的翅影时常掠过。中国历史动物地理学先驱何业恒认为:在18世纪初期之前,洞庭湖西南、沅江下游和中游、资水下游地区都有朱鹮分布;因为生态环境破坏、耕作方式变化等种种原因,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朱鹮在湖南绝迹。
而南山国家公园候选区的设立,是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的必要之举,这让朱鹮重新翱翔在湖南的天空之上,成为不可或缺的职责。
“自2023年起,南山国家公园候选区崀山片区实施开展朱鹮野化放归行动,已分2批次野化放归朱鹮24只。”崀山片区朱鹮保护站监测员李凯,便是从彼时开始从事朱鹮监测工作。“朱鹮已进入繁殖期,会轮流外出觅食,巢里时刻都有至少一只成鸟守着。”

每年2月至6月,是朱鹮的繁殖期,也是李凯工作的重要时期。为确保朱鹮卵成功孵化和幼鸟健康成长,监测员们对每个朱鹮巢实施24小时监测,以确保温度、湿度等各项条件符合朱鹮孵化要求,并防止天敌和人为干扰。

 

工作人员通过高清摄像头随时掌握朱鹮状态 供图 崀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

而饲养员们,则在朱鹮的固定栖息点附近水域,投放泥鳅和小鱼,为待产和育雏的朱鹮提供充足的食物和营养补充,保障它们的体能。
不仅是朱鹮,南山国家公园管理局严格日常巡护,守护好其中的珍稀动植物。通过出台管理办法,按照“分片分区、包干定责、轮班值守”原则,建立了下属事业单位职工+生态巡护员+综合执法支队+执法大队四位一体巡护机制。
“每座山都有护林员,每个村也有监测员。”李凯深知朱鹮的生活习性,清楚它们的生活范围一般选在村庄附近的树林里,与人类保持若即若离的状态。“所以我们会告诉石田村村民,朱鹮是‘吉祥鸟’‘富贵鸟’,它们会给村里带来好运气。”
淳朴的村民们也对这一美好“传说”,心生信任,达成了一份共同的默契——在朱鹮活动区的每亩稻田中留出一分地,以作为它们的觅食区域。这便是崀山片区实施的“鹮田一分”项目。

2023年底,“鹮田一分”项目升级为“鱼稻轮作”觅食区,将觅食空白区域提升至50%,以改善朱鹮觅食环境,提供更加丰富的食物来源。

“鱼稻轮作”水田边的朱鹮 摄影 罗先武

在村民的守护下,朱鹮也为村民衔来“好运”:人、鸟、田、林和谐相依的美丽画卷,吸引不少游客前来观赏。石田村也通过产业融合,推进了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2022年村集体收入达到12.8万元,同比增长33.3%,带动了全村50余人就业,实现当地群众人均增收1万余元。
阳春三月,崀山片区放归的朱鹮已完全融入当地,第三代朱鹮正等待破壳而出。这里的朱鹮,也成为全球纬度最低的可自我维持的朱鹮野外种群。

春光温暖,油菜花香,朱鹮振翅,露出翅膀后部和尾羽下侧的朱红色,耀眼而热烈。

文:李芳森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热点推荐
精彩图片
  • 湖南南山国家公国迎来首批院校教研团
  • 打响候鸟迁徙保卫战丨邵阳市第39届“爱鸟周” 暨“护鸟飞”行动在城步启动
  • 打糍粑
  • 民俗表演-吊龙
  • 湖南南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植物二期科考顺利完成
  • 村民在为游客表演“挤油尖”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声明 | 免责条款 Copyright @ 2019 www.nsgjg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湖南南山国家公园管理局
地址: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行政中心 邮编:422500
湘ICP备19013152号  技术支持: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