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童山自然保护区地处越城岭山脉与雪峰山脉交汇地带、南岭山脉北缘,是南山国家公园最重要的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库。已监测发现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4种、Ⅱ级保护野生动物25种;Ⅰ级保护野生植物3种、Ⅱ级保护野生植物19种。
为加强对保护区内森林资源及野生动植物的保护管理,金童山管理处以社区共建为抓手,通过社区协管方式,加强联防联控,探索建立社区共建共管机制,共护青山碧水,取得较好成效。一是加强联防联控。组织辖区内各乡镇(场)召开联防联控协调会,制定环境保护、生态巡护和森林防火联防联控方案,做到组织领导到位、协调配合到位、具体落实到位。二是加强社区共建共管。为增强各乡镇(场)及村居参与生态保护工作的主动性和协同配合性,管理处与辖区7个村委会和国有林场3个工区签订《生态协管协议》。同时,在辖区各村聘请具有丰富野外工作经验的“老猎户”、“老护林员”29人作为我们的生态巡护员和野外作业的向导员,协助我们开展巡护和监测工作。2021年,在各乡镇(场)及社区居民的大力配合与支持下,我们相继发现和监测到林麝、小灵猫、白颈长尾稚、黄胸鹀等国家Ⅰ级保护动物和亚洲黑熊、毛冠鹿、豹猫、斑林狸、白鹇、红腹锦鸡、红腹角雉、褐冠鹃隼、红嘴相思鸟等国家Ⅱ级保护动物。配合县森林公安立案查处十里平坦盗采苔藓1起、双江口非法盗猎行为1起、制止明竹坪盗采苔藓行为1起,抓捕违法嫌疑人10余人,移送检察机关提起公诉案件1起;制止、教育、警告采摘竹笋、钓鱼、野外用火等行为人200余人次;制止广西金紫山风电场在交接边界施工行为1起。三是加强驻村联络。为加强与村(工区)的沟通与联系,由管理处领导带头,实行分片驻村联络制,每月至少1次到各自负责的村、工区进行巡查,及时掌握有关工作动态和信息反馈,并与各村基层干部、护林员和向导员共同开展环境保护、生态巡护、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等工作,加强交流与沟通,促进工作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