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湖南南山国家公园>科研保护>科研监测

候鸟迁徙通道

2019-07-25 17:10:41  来源:南山国家公园 作者:nsgjgy

  众所周知,候鸟每年秋季要南迁,避开北方的低温到南方去越冬。来年春天,它们又纷纷北迁。回到日照较长的北方完成繁殖。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候鸟选择了自己的最佳迁徙路线,有的集群迁徙、有的放单,有的白天迁徙、有的晚上迁徙,更多的是昼夜兼程。当没有大山阻拦时,鸟类多以地面的河流为地标,行宽带迁徙路线飞行,一旦有山岚阻隔,则选择较低的峡谷翻越山巅,这样即形成了窄迁徙通道。如果地貌结构形成了一喇叭口型,则会有较多的鸟类汇集漏斗底部完成迁徙。在这种情况下,迁徙通道上会有高度密集的过客,这一时刻山隘则构成了鸟类的高速公路。

  位于南山国家公园内金童山的三十六渡河和共和就是这样一个鸟类的重要迁徙通道。这一事实在城步县志中早有记载。在1996年7月由城步苗族自治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缀,湖南出版社出版的《城步苗族自治县志》的第576页第二十四篇社会中这样记载‚清溪、白云、塔溪、平林、汀坪、江头司、白茅坪等地有猎鸟习惯。白露节过后,到常有候鸟经过的山坳上择一块平地,将柴草砍掉,在一旁搭个茅棚。当天气由晴转阴雨或有大雾笼罩的夜晚,在棚前烧堆旺火,并在火堆旁竖一张线网。飞鸟见火扑来。撞在网上而坠地,躲在棚内的人便可轻而易举的将坠地之鸟捕获。深秋季节,清溪、大联、白云等地,又常成群结队用叉形长网到丘岗茅地网捕野鹌鹑,称‘打鹑鸡’。由此可见,当地捕鸟的历史由来已久。

  在实地资源调查过程中,先后采访了多名年长的村民,据他们反映,早在几百年前该地就有捕鸟的习惯,有关群鸟朝凤,百鸟归巢的传说在当地广为流传。据说在很久以前,在离这里不远的凤形山,有一个叫梅英公的人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在他搬家过火时,奇迹出现了,漫山遍野的飞鸟铺天盖地,纷纷在他周围落下。这个消息一传十,十传百,不胫而走,许多人都知道这里有群鸟扑火的现象。于是有人开始利用火把引诱、捕捉迁徙而过的飞鸟。当地的村民在这里已经生活了三百多年,每年在这个季节都纷纷上山,当天色一擦黑,就点起篝火,利用竹竿、木棍、扫帚等器械扑打迎面而来的飞鸟。飞来的群鸟在这里飞的很缓慢,似乎非常疲惫,有的撞在树上,有的撞在网上,每每此时,村民则纷纷而上,尽力扑打。据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情况有了改变,这里居住的村民,每到候鸟迁徙时,男女老少一起上山,篝火逐渐改成了电灯和应急灯,捕鸟的工具改成了鸟网,最多时山上有20~30人在捕鸟,最多的每晚可捕捉50多斤,据说一个姓万的村民,一个晚上捕捉的飞鸟,光穿起来凉晒就穿了一整天。可想而知,这种掠夺式的捕杀对候鸟资源有多大的破坏。

  调查证实到,共和等地并不是每天都有群鸟扑火,每年只8~10月才有这种现象出现。就是在这个季节,也不是天天都能捕到鸟,只有在那些白天气温高,云高晴朗,下午气温骤降,并且伴随着毛毛细雨刮起了北风,在这种特殊的环境条件下,才能看到群鸟扑火的现象。黎明时分,这种现象也就消失了。

  从村民捕获的鸟的种类发现,全部是夏候鸟,比例最高的是鹭科鸟类,例如白鹭Egrettagarzetta、池鹭Ardeolabacchus、夜鹭Nycticoraxnycticorax、绿鹭Butoridesstriatus、牛背鹭Bubulcusibis、黄苇鳽Ixobrychussinensis、大白鹭Egrettaalba、草鹭Ardeapurpurea、苍鹭Ardeacinerea、黑苇鳽Dupetorfiavicollis等,有时也会发现一些鹤形目、鸻形目鸟类和鸡形目鸟类,例如白胸苦恶鸟Amaurornisphoenicurus、水雉Hydrophasianuschirurgus、鹌鹑Coturnixjaponnica等。从捕获的鸟类个体不难看出,这些鸟类中,大部分是当地夏候鸟,多数是亚成体。还有一些,像苍鹭等,则是当地的旅鸟,它们在陕西、内蒙等华北甚至更北的区域繁殖,秋季南迁,经过此地,而后进入到广西沿海或者南亚区越冬。而当地较常见的留鸟,像鸽形目的山斑鸠Streptopeliaorientalis、珠颈鸠Streptopeliachinensis,雀形目的家燕Hirundorustica、金腰燕Hirundodaurica、领雀嘴鹎Spizixossemitorques和白头鹎Pycnonotussinensis很少甚至从来没有捕获过。

  由此可见,该地捕获的都是自此南迁的夏候鸟,这也证实了共和、三十六渡河等山隘是夏候鸟类的主要迁徙通道之一。该地的地貌结构比较特殊,城步县以北的武冈、邵阳、隆回和洞口是较平坦的丘陵平原。南北走向的雪峰山脉沿该盆地西缘南行,至城步抬升成八十里大南山(南山顶海拔达1941米),该盆地的东面是东北-西南走向的越城岭,由此,城步的地理位置如同一个漏斗底,而巫水(沅江的一级支流)的源头就在城步的两江峡谷,两江峡谷溪流的源头位于金童山巅,而再往西,翻过山坳即是芙蓉河,该水系一路西行,在江家汇入寻江(融江的一级支流)为了证实这一点,我们专门调查了共和村,这是两江峡谷中较早并

  且较集中的打鸟地点,该地位于N:26°13′33.1″,E:110°11′62.5″,海拔高度为944米,一条峡谷切割达300-400米,随着山势的抬升,峡谷越来越窄,到达近山顶处有一平台(废弃的稻田),面向峡谷。峡谷成东西方向,南北两侧为高峻的山岭,两侧山坡上散有一些空地,鸟类沿峡谷迁来,这些空地就成了捕鸟的最佳位置。

  候鸟在迁徙过程中,主要依靠太阳、星辰、月亮、地磁、以及山脉和河流作为参照物,在晴朗的白天,太阳是迁徙鸟类最好的坐标,夜间的星辰和月亮是它们的航标,在没有月亮和星辰的多云天气,地面黑乎乎的山脉和反亮光的河流,是鸟类迁徙方向的参照物,在有大雾或漆黑的雨夜,有经验的迁徙鸟类利用地磁判断方位。

  调查发现,在天气晴好的日子,迁徙鸟类飞到金童山后,会径直的翻过南山,向广西方向飞去,并不会在金童山停留。

  从动物地理区划的角度看,金童山位于东洋界,华中区,东部丘陵平原亚区和西部山地高原亚区之间,这两个亚区就是以雪峰山脉为分界线,华北区和华南区的鸟类在迁徙过程中要翻越南岭山脉,而南岭山系中南北走向的八十里大南山、越城岭与雪峰山脉直接相连,这些南北走向的山沟构成了鸟类南北迁徙的通道,在这一通道中,雪峰山脉的地表图像明显延长,它的北端连接洞庭湖平原地区,西端与金童山连接,形成了特殊的地貌结构。迁徙鸟类沿着雪峰山脉北迁,沿着沅溯水而上,经过蜿蜒的河流沟谷飞到金童山,如果遇到特殊的天气(天气突然阴沉,厚云遮月,细雨加着强劲的北风),迁徙鸟类在这里受到天气的影响,飞的很低,几乎贴着树尖飞行,在篝火或者灯光的照射下,清晰可见。

  由上可见,南山国家公园内金童山是华南地区,最少是湖南夏候鸟南迁的一个迁徙通道,该地特殊的地理环境,给迁徙鸟类带来了一定阻碍,特别是一些亚成体,迁徙到这里,由于山势的突然升高需要奋力爬升,否则就会撞在树上或落在地面。这些迁徙鸟在此经过具有更强的季节性,每年仅仅在秋季(8~10月)才能见到,而只有在雨雾天气,且无月亮时晚上才能见到低飞的鸟群。由于‚野生无主,谁猎谁有‛的观念根深蒂固,加之部分群众认为鸟类侵食庄稼,因而在候鸟飞越该地时,想方设法猎捕。电灯的普及也为捕鸟者提供了方便,同时给给保护工作增添了难度。

  目前国内建立的候鸟监测和环志站大多在候鸟的繁殖地和越冬地,内陆地区则几乎没有,如能在该迁徒途中的歇栖地建立监侧站和环志工作站则填补了这一空白。

  我国政府先后与日本国政府和澳大利亚政府签订了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的协定,缔结了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加入了《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的保护组织。因此保护好候鸟及其歇栖环境不仅是覆行职责和承诺,而且可以借此景观,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扩大影响,争取国际援助,欢迎有国内外有识之士,来这里参加研究和从事保护工作。

  通过对候鸟迁徙的监侧和调查可以了解其种类、数量、迁徙的起止时间,与气候的关系及迁徒途中的行为特征。开展鸟类环志研究,查明候鸟的迁徙路线,对鸟类的行为学,以及年龄寿命、种群结构和数量会有进一步的了解。

  通过保护候鸟,促进当地村民的生态保护意识,在条件逐步具备的前提下,开辟生态旅游项目。金童山虽久负盛名,引人关注,但由于交通不便一直是只闻其名,末见其影。现在,这里的交通、通讯条件有了巨大的改观。从县城到金童山有两条路线可走,两条路线的里程均不超过50千米。通讯条件也十分便利,程控有线电话和无线电话都己开通。通过宣传教育,当地群众不仅不会猎捕迁徙鸟,相反还会成为一支常年坚守岗位的护鸟队伍。这里山青水秀,民风淳朴,经过精心规划和合理包装,一定能吸引游客,从而振兴和发展山区经济。

热点推荐
精彩图片
  • 湖南南山国家公国迎来首批院校教研团
  • 打响候鸟迁徙保卫战丨邵阳市第39届“爱鸟周” 暨“护鸟飞”行动在城步启动
  • 打糍粑
  • 民俗表演-吊龙
  • 湖南南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植物二期科考顺利完成
  • 村民在为游客表演“挤油尖”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声明 | 免责条款 Copyright @ 2019 www.nsgjg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湖南南山国家公园管理局
地址: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行政中心 邮编:422500
湘ICP备19013152号  技术支持:红网